記者采訪中了解到,往年服裝租賃市場的消費主力,是一些大型的企事業單位,像政府機關、銀行等大型國企是“主角”。然而,隨著嚴控三公消費、嚴剎“四風”以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規定的出臺,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。“如今國家對公款消費控制得更加嚴格,又出臺了很多禁令,因此大客戶變少了。尤其是‘國’字號背景的一些單位,像銀行之類,在辦年會上謹慎了許多,因此作為下游的衍生產業鏈,我們服裝租賃的生意就受到了影響。”市北區三園舞臺服裝工作室的朱經理說。
南京奇緣服裝租賃公司的總經理奇緣則告訴記者,從去年圣誕節以來,租賃服裝的客戶中,民營企業、私營企業的比重明顯增加。“往年大客戶多是大型企事業單位,而且租的數量每年基本固定,但從我們店去年最后1個月的統計看,他們的租賃量下降顯著。在我和一些單位的溝通中,了解到的原因主要還是禁令一出,單位都要遵照執行,特別是要貫徹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規定。”奇緣說,如今租衣服的多數是不大受禁令束縛的民企、私企,再有就是學校里的社團組織。
有的店面“瞄準”服裝定制
服裝租賃生意受到影響,店家是否會有所改變以應對市場的新形勢呢?1月5日,記者采訪中了解到,隨著年會數量、規模受禁令影響縮減,在流失掉一些大客戶后,有的服裝租賃店已開始選擇“兩條腿”走路,瞄準演出服裝定制這一領域。
“實事求是地說,演出服裝的市場還是挺大的,因為演出是文化的一部分,即便沒有了年會,日常的演出需求也還是有的。”南京奇緣服裝租賃公司總經理奇緣說,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考慮,她看準了演出服裝定制的市場,而從2013年的定制情況看,還是一定程度彌補了租賃份額下降的損失。“去年我們接了不少大單,有的是要求制作上百套的演出服裝,訂單額能有十幾萬元。”
奇緣說,這些定制服裝的單位大都有自己的演出團隊,因此對服裝的要求更高。而隨著國家對基層文化的重視,社區文化活動會越來越豐富,因此備下一些演出服是很自然的事情,而且定制可以省去租賃的麻煩。再比如學校,特別是中小學,組織文藝表演是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部分,因此對演出服裝也有很大需求。